李小鲁用“二八理论”论高考【张佳羽博文精选】

 来源:    要点:张佳羽博文精选  
编辑点评: 张佳羽,高中生。中国少年作家学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一起来看下这位才女的精彩博文吧!

吵吵闹闹的高考制度改革,感觉总像刘三姐唱山歌,这方唱罢那方登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的说体现社会公平,就是拿到桌面上去考,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全国通用一张试卷,唯分制,一考定终身;有的说人是有差异的,分数的高低不能证明这个人有才还是无才,照顾特长生的政策不但必要,还应该更完善。于是出现了正反两方面的“交火”,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争执不下。

在专家层面上,北大哲学系教授、美学教研室主任章启群,站在“首届创新中国论坛”上,大声呼吁“中国教育必须推倒‘三座大山’”。他列举的“第二座大山”,就是为了高考的“应试教育”,认为它伤害、戕害了“大多数”学生,消磨了一些优秀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可谓是反方的学术代表。

在作家层面上,以一首《狂雪》蜚声诗坛的着名诗人王久辛,他在近两年以诗人的激情,豪迈地给中国教育部长袁贵仁连发五六十次微博,建议中小学教育应尽快“慢下来”,不要再受“升学率”的逼迫,误人子弟。他大声疾呼:“解放孩子”、“救救孩子”!这可谓是反方的名人代表。

在家长层面上,我读不懂大人的脸面,他们很焦急,很困惑,也很匆忙。到底要把和我一样的孩子培养成什么,他们说不清楚,只是赶趟似地按现行教育制度向大学门里赶,赶进去再说。因为他们怕耽误了我们,对牛拉车的讨论奉陪不起。他们知道我们辛苦,他们同样辛苦,但又不得不面对,你弄不懂他们到底代表哪一方的观点。

争论热一阵,凉一阵。今年的高考已过去,秋天也把炎夏的高温一扫而光,人们对高考的倾注程度相对冷却下来。我们也忙着新学年的开课,读着中国教育分配给每类课程的时间。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声音出现了,是官方人员打破沉默,明确直白地表述己见的声音。这个人就是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针对近日有报道称,高考加分政策将进一步收紧,奥数和各类学科竞赛的加分,也要尽可能地取消这个问题,他作客中国网教育频道,谈了自己的看法。

李小鲁说:“人民群众总的来说追求公平是80%的一般性个性特征的人。这是人类的生理啊,总是有20%的人是特殊的,或者体育特殊,或者艺术特殊,或者科技思维特殊,或者其他方面特殊。”他称这是一个“二八理论”。在高考问题上,“要是80%的人有话语权,他要求的是形式上的简单的公平。这个时候我们国家、我们政府、我们舆论既要尊重这80%,也要引导这80%。同时不要那么残酷,不要仅记住了你们的80%,而把20%的人弃之不顾。而且话语权往往在前者,所以,我们一般要更加关心后者,防止前者的声音掩盖和扭曲前者的声音和意志。”李小鲁认为,“应该有一个机制,有一个渠道,有一个空间是照顾到这20%的人,对这些人进行优先、优长或者是特殊发展。这是对国家、对民族都有利的事。”

李小鲁不赞成“一刀切地取消所有加分”,称这“是简单化的做法,大家有一个顾虑就是加分不公平。我认为恰好它是真正的公平,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公平。”“如果是你一概都取消了之后,我们就只能够千人一面地录用人才,千人一面地培育人才,千人一面地发展学校,千人一面地发展教育。这实际上是不利于教育事业发展的。”

到底怎样体现高考公平?李小鲁说,对于加分政策,“有两个说法,第一个说法会影响公平。第二个说法会导致社会一些不同的公民的反对,会导致社会不稳定。这两个说法我认为都是一个伪问题,这样不仅不会导致不公平,相反这会更好的实现真正的公平,而不是形式上的公平。因为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有优势、有特别、有优长的人,能够有更好发挥他们优势、特点和特长的机会,这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最公平的。”

其实,人真的是不相同的。有的学生生来是学习型的,一触及学习,逐类旁通,一好百好;有的学生一考试就冒气,但在某些方面十分有天性,稍有努力,就一鸣惊人。人类的发展,不管学生时代考多少分,长成人都是要做社会的主人的。主人合格不合格,不是用一纸考试来定论的,而是按实际上发挥作用的大小来排队的。

设想一下,爱迪生要放在现在的中国,他会考成一个什么样子,应试教育之后,他又会发明多少成果?钱伟长1931年接连参加了清华、交通、中央、武汉和浙江五所大学的招生考试,尽管理科三科成绩不满100分,占不到别的考生理科成绩的一半,严重的偏科,但他仍然凭文科成绩出众,被这五所大学一一录取,他最后选择了清华大学,并转到物理系。若在今天,他能考上什么大学,还有后来的成就么?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临终前,握住前来探望他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手,说得最迫切的,是好好思考一下我们的教育,为什么没有独立地培养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师级人物?

所以,李小鲁的“二八理论”,可以归为关切人才培养的理论。

不论怎么样,教育的目的,和工厂出产品一样,出的杰出人才越多,说明教育越成功。如果教育来教育去,人们都归为参加普通劳动的人,就要好好反思一下,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普通的劳动者,还需要下这么大功夫去培养么?教育的公平,到底怎样体现,是表面上的应试大同,还是因人而异,注重个性差异,体现个性尊重的公平?

因为三年高中之后,我同样面对这个问题。

高考制度怎样走向,不是一个关乎微痒的小事,对如我一样的学生来说,就是改天换地。天向哪边斜,地向哪边倾,谁不在意谁发育迟滞。

最后,借用清人龚自珍老头的两句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算是对教育改革的一种呼应吧。

张佳羽简介

张佳羽:女,1996年生,高中生,中国少年作家学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夏荷文学社社长,第三届全国小学生诗歌节初审评委。已在《读者》《意林》《西北军事文学》《诗选刊》《诗江南》等发表文学作品100余万字,出版《最女孩》《我的绰号我的班》《千面好男生》《一只1996年老鼠的真情告白》等书。34次获全国金奖和一等奖。新浪网2010年度“十佳草根诗人”;中华语文网2010年度“最高产的小作家”;《东方少年》“金牌小作家”;“中国90后十佳少女作家”;“95后十佳校园作家”;第二届语文报杯“全国十佳文学少年”; 第七届雨花杯“全国十佳文学少年”;第九届叶圣陶杯“全国十佳小作家”现场决赛第一名;“甘肃儿童文学八骏”之一。

最新2024张佳羽博文精选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