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新课标地区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五(A卷)(附答案)

所属专题:高三月考试卷  来源:    要点:模拟试题  
编辑点评: 2014届新课标地区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五(A卷)来了!高考在即,本文为广大高考考生收集整理了原创月考语文试题,给大家提供更多练手的机会。需要这些资料的同学,赶紧看过来吧!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2013·平顶山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至德中途中书事寄李僴

卢 纶

乱离无处不伤情,况复看碑对古城。

路绕寒山人独去,月临秋水雁空惊。

颜衰重喜归乡国,身贱多惭问姓名。

今日主人还共醉,应怜世故一儒生。

[注]唐玄宗天宝末年,诗人为避安史之乱,流寓鄱阳。此诗为唐岐王正德年间761年所作,当时诗人正在归乡途中。李僴是诗人的朋友。

8.诗的前两联描述了怎样的情景?是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的第三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尾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答案】①前两联描述了作者在乱离中飘泊、伤情的生活场景:在古城中天天看到的是残碑断碣;有时一个人在山路上曲曲折折地走,月光照着秋水,使空中飞过的雁也饱受虚惊。(3分)②两联中有正面直写,有侧面烘托。(2分) (若答其他,言之成理者,可酌情给分)

【解析】前两联的第一句话已暗含了景象的特点,“乱离无处不伤情”正是到处凄凉破败之景,残垣断碑,山路凄迷,孤独无助,月笼寒水,大雁惊飞。在描写景象之时既有正面的描写,也有侧面的烘托。

9.【答案】①心情是有喜有忧。喜的是重返故乡;忧的是自己已经是个垂老之人,长时间离开家乡,家乡的人都已不认识自己,就有人来问姓名,也感到惭愧,因为自己还是个微贱之人。(3分) ②有点题的作用。作者在归家途中受到朋友李僴的招待,在路上寄此诗与李僴,有感恩之意;最末一句也写出了乱世中读书人的无奈与辛酸。(3分) (若答其他,言之成理者,可酌情给分)

【赏析】从第三联中的“喜”和“惭”两字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喜的是垂暮之年,重归故里;惭的是乡亲不认识自己,而且自己身份卑微。最后一联照应标题,表现出朋友对自己的同情和关心,诗人内心充满感激之情,同时也点出自己作为读书人的无奈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2013·郑州三中最后一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春冬之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郦道元《三峡》)

   (2)乘彼垝垣,以望复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氓》)

   (3)鼎铛玉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10.(1)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2)不见复关  泣涕涟涟  (3)金块珠砾  弃掷逦迤

>>点击查看高三月考试卷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最新2024模拟试题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