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册《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实录

 来源:沪江高考资源网    要点:烛之武退秦师  
编辑点评: 冰心老师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师爱是学生树立良好品质的奠基石。就是老师的那种行为,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孩子,用自己的爱,自己的行为感悟他们,对他们进行人生最初的品德教育。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疏通过《烛之武退秦师》的文意,对一些重
点的字词也做了讲解。本文中郑国面临兵临城下的危机,形势危若累卵,烛之武
受命于危难之际,不费一兵一卒,不动一刀一枪,却使秦晋盟散约毁,两支人马
自动撤离,这就是智慧与语言完美相统一的外交辞令。今天,我们着重来分析一
下烛之武为什么能够劝退秦师,感受一下烛之武的语言魅力。
    首先,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诵一下课文的第三段,读的同时思考一个问题:如
果你是烛之武,见到秦伯你会怎么说?
师:既然要劝退秦军,首先我们得弄清楚秦穆公为何出兵?
生:一是与晋国有同盟,二是想借此捞一把,扩张自己的势力。
师:总结起来就一个字:利。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过:界上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如果想劝服秦穆公,就得先从“利”上下文章。如果你是烛之武,见到秦伯你会怎么说?
生:……
师:我们来看烛之武是怎么样一步步说服秦穆公的??
    1、第一步:先言“郑既知亡”——以退为进的示弱。先言“郑既知亡”——以退为进的示弱。 “很好!这是一种以退为进式的开头。所谓‘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有时候主动示弱坦陈自己面临的不利的客观情势也是谈判中很高明的技巧。而且烛之武的这句话出乎意料,出言不凡。若先言于秦有利,则显虚伪而不具说服力。相反,先言“郑既知亡”,则能利用人天性中的好奇心,引起秦伯的注意,又能让秦伯感受到烛之武的真诚,从而让秦伯解除戒意,于是,下面的观点秦伯才有可能接受。
2、第二步: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再言亡郑于己无益反而有害。“个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有谁会做于己无益的事情呢?有谁会笨到做于己无益而有害的事情呢?
3、第三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三言舍郑于己有益。有谁会笨到不做于己无害而有益的事情呢?(诱之以利)。如果说上层是分析危害动摇秦伯的话,这一层则是明显的引诱秦伯了。假如烛之武继续挑拨秦、晋关系,很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因此,他换了一个角度,阐明郑国存在对秦国可能有的种种好处。攻郑还是友郑,秦王当然要权衡利弊了。  

    师:亡郑有害无利,舍郑有利无害,哪个对自己有利,一看便知。

   5、第四步: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回顾历史,历数晋国言而无信。
师:师:这里烛之武在经过一番拉拢引诱后,不失时机地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说明秦国曾有恩于晋国,但是晋国曾对秦国怎么样呢?读原文。
生:“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师:怎么评价晋国曾对秦国所作所为呢?
生:过河拆桥。
生:忘恩负义。
生:念完经打和尚。
生:卸磨杀驴。
师:还有“狡兔尽,走狗烹;鸟兽尽,良弓藏。”后来演化成“兔死狗烹”。这些都是可以评说忘恩负义的晋国的。在一个只相信暴力和权谋的世界里,人与人、国与国的一切温情的关系都非常的脆弱,离间计在这时会无往而不胜,精明的烛之武自然不会忘记这一招。
6、第五步: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展望未来,预言晋将阙秦,动之以理,晓之以利。
生:紧接着它就可能进一步向外扩张,“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那么下一个对象就可能是秦国了到了那时候,郑的灭亡已经使晋的实力超过了秦国,那么秦战败的可能性就更大了,因此亡郑从长远来看,对秦是不利的。任何一个大国都不希望对别人构成威胁的,而且还是忘恩负义的秦国。聪明还是愚蠢,请秦伯自己定夺,而不必由烛之武点明。
      在经过一番拉拢引诱后,烛之武不失时机地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说明晋国曾对秦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赤裸裸地挑拨秦晋两国的关系。然后又从历史说到现实,进一步分析了晋国的贪得无厌,让秦国意识到自己的危险,最终退兵,且留兵助守。
师:烛之武为什么能说退秦兵?
1、处处为秦着想。
2、善于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  
    临危受命,烛之武就是用这么一番话来拯救了一个国家。可见语言的力量是多么巨大!好,现在我想请两位同学上台来表演一下烛之武与秦君交涉的场景,要注意:在语言的交际过程中,语言往往能够反应出说话者的心态、同时也是为了抓住接受者的心态的。所以请同学们在准备的时候,注意体味一下,如果你是烛之武,你的口吻和神情应该是怎样的;如果你是秦君,你又希望听到的是怎样的说辞。好,现在请同学们开始准备,可以相互讨论。(学生开始讨论,三分钟)  
师:好,现在请两位同学上来为我们演示一下: 
生1:你们秦、晋两国包围了我们郑国,我们已经快灭亡了。如果灭亡郑国对你有好处的话,那就来灭了我们吧。  
生2:好,我来灭了你!  
生1:(一愣,磕磕绊绊地)越过别国而把远地作为边邑,这是很困难的,你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你如果不打我们,我们以后就可以招待你们的使节,这对你们也是有好处的。晋国很是贪婪,它曾经对你们秦国背信弃义,这你是知道的。它吞并郑国之后一定会要继续扩张它的土地,到时候就要来打你们秦国了。你就退兵吧!  
生2:哦,我就退兵吧!
(学生纷纷插嘴:“邻之厚,君之薄也”。)
师:不错,这一句确实通过对比来使秦君更清楚地了解当时的形势。还有一句呢? 生:“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好,我现在请一位同学站起来,由你来当一下秦君,我来当一下烛之武。
(一位学生站起)
师:事情已经很明白了,您还是退兵吧!
(学生脸上露出疑惑的表情)
师:我再换种说法:侵损秦国而对晋国有利——您再考虑考虑?哪种说法你更容易接受?
生:后一种。
(台下同学也纷纷点头)
师:为什么呢?是不是大家觉得后一句话更加婉转一些,不显得太“冲”?(学生们点头)所以我们说,一句话不仅要知道它说的是什么,有时候更要看它怎么说。师:除了烛之武,我们还有没有触过和烛之武类似的古人?
生:接触过,邹忌,触龙
师:这是古人,如果烛之武活在现代,应该是哪种人?
生:外交家
师:咱们新中国最有名的外交家是谁?
生:周总理
师:周总理,他以灵活的头脑,机智的语言,而著称于世,周总理有许多外交上的小趣事,都能体现他的机智善辩,幽默风趣不失大体
一次,一个美国记者问:“为什么你们中国人走路总是低着头,而我们美国人则喜欢昂着头?”
    周总理回答:“因为我们中国人在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则在走下坡路”
还有一次,一个西方记者问周总理:“你们中国的路都是人,走的为什么要叫马路”
    周总理答道:“因为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
    这个西方记者的意图很明显,无论你怎么回答,都不能避免对中国人的侮辱但他没想到,周总理会用马克思主义来回答他,因此对周总理由衷的佩服。
    这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对13亿中国人民感情的严重伤害……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抗议。”——中国外交部声明
    “旧中国饱受屈辱,山河破碎,弱国无外交。中国政府和人民比任何人都珍惜来之不易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即使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也是铮铮铁骨。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在主权和领土问题上,中国政府和人民绝不会退让半步。”——温家宝总理
假如你是中国的国家总理,请你借助烛之武的“说词”,针对钓鱼岛事件给日本总理写一封100字左右的亲笔信,告诫日本,劝说日本放弃“购岛”计划。
这是大事国家大事,但是我们平常生活接触到的都是形形色色的普通人,可道理却是相同的,即交际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也要注意讲究语言的艺术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情景,在这几种情景下,你应该怎么说?
练习一 下面的场合,如果班长既想达到批评的目的,又想把话
说得委婉些,表达恰当的一项是(  )
小李和小杨,为了一点小事,两人自习课上大声地争吵起来这时,班长说:
A. 你们这样大声争吵,影响很坏
B. 你们这样大声争吵,难道不感到羞耻吧?
C. 你们这样大声争吵,影响不太好吧
D. 你们这样大声争吵,真是太“了不起”了
   师:事情发生在课堂上,全班同学都在场,如果班长的批评太直接,不留情面,出现的后果可能是小李和小杨同时将矛头转向班长,引起更大的争执所以,批评的语气要委婉
师:通过这个练习,你认为语言的艺术应该有什么要求?
应该注意对象和场合要根据对方的年龄、身份、职业、文化程度、个性以及他的心态、情绪等,选择适当的词语、运用恰当的语气,使对方容易理解、接受交际中的语言艺术是非常重要的,他可以对我们造成很大的影响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烛之武退秦师》,认识了一位古代的外交家,领略了他的机智,一眼抓住问题的关键;勇敢,不畏惧强大的势力;同时我们也感受了语言的魅力,学到了一些说话的技巧,我们在日常交往中,也需要讲究说话的艺术,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

最新2024烛之武退秦师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