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教案:金属及其化合物

所属专题:高中化学教案  来源:沪江高考资源网    要点:高一化学教案  
编辑点评: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和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多联系实际生活,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只有认真准备教案、做好备课工作,才能较好的组织课堂教学,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所在。本文是高一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一节的教案,仅供老师们参考。

教材分析
本节重点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材在兼顾学生已有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实验基础上,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初步感受金属的活动性。教材特别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对重点内容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采用探究的方式,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结论。通过练习,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在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同时,也为后面学习酸的化学性质作了知识上的铺垫.

金属的化学性质(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反应能否发生进行简单的判断。
2、能力目标: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结果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能力。能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②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1、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2、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学情分析
本课题知识贴近生活,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一个课题。作为九年级的学生,在本课题之前,已经多次进行过实验探究,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学习了氧气、碳等非金属单质的性质后已具备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为学习金属的性质奠定了知识和方法基础。而且整个课题的引入、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都完全由学生参与,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可轻松学习并应用知识。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
课前准备仪器药品
试管、镊子、镁条、铝丝、锌粒、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题引入】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和见到各种金属,这些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是有差别的,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以前学习过的有金属参加的化学反应有哪些呢?它们反应的现象是什么?化学方程式怎样写?
【过渡】观察上述化学反应可知:通常金属能与氧气反应,能和酸反应,还能与金属的化合物如硫酸铜溶液反应。现在我们先来探究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规律。 回忆相关反应的现象、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3Fe+2O2  Fe3O4
2Mg+O2 2MgO
4Al+3O2 2Al2O3
Zn+H2SO4=ZnSO4+H2↑
Fe+CuSO4=FeSO4+Cu 联系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物质、事实出发引入新课,同时复习相关知识。
【引导复习、回忆】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常温能反应: 以镁、铝为代表。
2、高温下能反应:以铁、铜为代表。
3、高温下也不能反应:以金、银为代表。 回忆、记录、巩固相关知识。比较镁、铝、铁、铜、银、金的活泼程度差异。 1、复习、巩固相关知识,加深印象。
2、为金属与酸、盐反应的学习打下基础。
【过渡】有些金属的化学性质活泼,有些金属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我们可以从①能否反应②反应的激烈程度来探究金属的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差异。 听讲 了解判断金属活动性差异的初步方法。
【设问】金属与酸反应现象是否也像金属与氧气反应一样存在差别呢?同学们可以先提出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方案。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推理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探究活动1】
镁、锌、铁、铜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提示】
按操作规范进行实验,认真观察现象。
【巡视、指导实验】 实验探究:
A组:镁、锌、铁、铜分别与稀盐酸反应。
B组:镁、锌、铁、铜分别与稀硫酸反应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推理能力和同学间的合作精神。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和展示探究结果】     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展示探究结果: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镁>锌>铁>铜。     在讨论、交流中,吸取别人有益的意见,让不同的意识在碰撞中相互同化。
【设问】在镁、锌、铁、铜几种金属中,哪些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哪些金属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由此你能把金属分为哪两类?     思考、讨论并得出结论。
结论:可分为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的金属和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的金属这两类。     为后面学习金属活动顺序时,为什么会出现氢元素打下基础。
【过渡】在第五单元我们曾做过铁钉与硫酸铜反应的实验,反应后在铁钉表面有紫红色的铜产生,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铁可以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铁应该比铜活泼。     培养学生相关知识的迁移能力,拓展学生思路。
    【讲述】可以用金属和某些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差异。实验桌上除刚才的实验药品外还有几种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同学们可以参考刚才的金属与酸反应的探究活动,提出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来探究。     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方案。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态度,增强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探究活动2】
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
【巡视、指导实验】     实验探究:镁、锌、铁、铜分别与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硝酸银溶液反应。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同学间的协作精神。
【设问】通过实验,结合上一个探究的结果,你能得出镁、锌、铁、铜、银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吗?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展示探究结果】     讨论、交流并达成共识。得出结论:镁、锌、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镁>锌>铁>铜>银。     通过学生间对话、师生间对话,使知识在对话中形成,在交流中拓展。
【展示】金属活动顺序
【设问】
为什么会出现氢元素?金属元素的位置与它的活动性有什么关系?位于前面的金属能否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观察、记忆。
    思考、交流、讨论,总结出金属活动顺序的应用规律。加强学生记忆。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设问】刚才做了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有的反应已经学过,如锌与盐酸、稀硫酸反应,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这些化学反应的类型和以前学过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类型相同吗?如果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去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     思考、交流、讨论,总结出置换反的应特点和规律。     理解、掌握置换反应的应特点和规律。
【课堂练习】
1.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是由硫酸铜、石灰加水配制而成,为什么不能用铁制容器来配制波尔多液?
2.家用铝锅、铁锅为什么不能用来长时间盛放酸性食品?
3.不法商贩常常用铝制的假银元坑害消费者,小明在市场上买了一枚银元,请你用化学方法帮他鉴别这枚银元的真假。     练习、巩固。 联系生活,使学生学以致用,能运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体会“生活处处有化学”。
    指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本课题。     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评价自己在本节课的启示和收获。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
【布置作业】
1、 庭小实验:收集几种金属,取少量分别放入几个小玻璃杯中,然后向各个玻璃杯中加入一些醋精(主要成分是醋酸),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试根据现象判断这几种金属活动性的差异。
2、课本14页第3题、5题。     记录。     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
【板书设计】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氧气反应
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银不活泼。
二、金属与酸反应
镁>锌>铁>铜。(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排列)
三、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
镁>锌>铁>铜>银。(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排列)  
四、金属活动顺序
钾 钙 钠 镁 铝 锌 铁 锡 铅 (氢) 铜 汞 银 铂 金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排列)
自我总结金属活动顺序应用规律
五、置换反应(自我总结规律、特点)
六、自我评价(我在这节课里有哪些收获?)
教学建议:本课题内容较多,系统性强,建议用一节课以保证学生有较充分的时间进行实验探究、思考和交流,同时要加强练习,使学生充分消化本课题知识。
习题
1.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的金属都是固态的
B.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C.活泼的金属、或较活泼的金属能与酸反应,但不能与碱反应
D.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

>>点击查看高中化学教案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最新2024高一化学教案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