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分析

所属专题:高考作文题目大全  来源:沪江高考资源网    要点:2011年高考作文题目  
编辑点评: 近几年,话题作文提出“文体不限”,为学生选择文体放宽了范围,但不能无规无矩。学生写记叙文和议论文最稳定,平时也训练有素。

全国大纲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0年9月12日,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1024元的复式足球彩票,第二天他得知这张彩票中了533万元大奖,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话,并把中奖彩票交给买主。他成为又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的业主”。

有人据此在互联网上设计了一项调查:“假如你垫资代买的中了500万元大奖的彩票在你手里,你怎么做?”调查引来16万人次的点击,结果显示,有29.9%的人选择“通过协商协议两家对半分”;有28.1%选择“把500万元留给自己”;有22.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给对方”;还有19.9%的人没做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解】C类,供料作文题型。这是一道典型的陈题。命题雷同,是不该发生的低级错误。该题与2001年的高考作文题极为相似: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渡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的“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

这两道题的题意几乎一样,不同的是,2001年是话题作文,“诚信”的主题已经在题目中直接确定了,而2011年的“诚信”主题是寓于材料之中,虽然也点出了“最诚信的业主”,但毕竟不如以“诚信”为话题那么直接。貌似可以自主立意,其实并没有太多的选择空间。2001年题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2011年题强调: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都是限制得比较死的窄题。

当然,相形之下,2011年的作文题可选的角度、可说的观点略多一些,因为这是材料作文,规定性比话题作文要稍微丰富些。材料中提供的调查情况,有四个选项的数据,可资立意:选择对半分的和独吞的,表明了“见利忘义”;选择全部给对方的,表明道德高尚、无私,当然,言与行是否一致还是个问题;放弃选择的,大约多数可归入想对半分的和独吞的,这些人只是还有点良心未泯,羞于明言,所以才不做选择。这三类人加在一起,占了总数的77.9%,可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我们的社会、教育、文化一定出了大问题。

在进行材料作文审题时,要分析材料中所包含的各种规定性。最好要绕过表面的、人尽皆知的观点,使自己的“意”出新。如该题大家都写“诚信”的话,那就千篇一律、万人一面;写“见利而不忘义”就稍微好点,写“听其言,尚需观其行”或“言行如一”就更好些,写“应试教育:‘贪欲’的温床”,就更新颖了。

可形成的题目或观点:诚信;人无信不立;言必信,行必果;“言必信,行必果”辨;一诺千金;见利而不忘义;见利思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背信弃义;“无利不起早”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辨;实利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教育的恶果;言与行;无言的尴尬;利己与利他;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应试教育:“贪欲”的温床。

【写作策略】不能满足于对“诚信”的表层语义的肯定。讲诚信是好的,但要避免绝对化、抽象化。绝对地肯定、颂扬诚信,否定、批评不诚信,都是肤浅与片面的。

辩证地看,“诚信”也要作具体分析,一味讲诚信未必都是可取的。孔子说过:“君子贞而不谅。”(《论语·卫灵公》)朱熹注:贞,正而固也。谅,则不择是非必于信。就是说讲诚信不能不辨是非。孔子还说:“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论语·子路》)这说的是言语一定守信,行为一定果决的人,是一个见识浅狭的小人(属于第三等的“士”)。孔子对这种不问是非、不看实际情况、绝对的诚信是否定的。孟子进一步为诚信设立了一个是非标准,这个是非标准就是“义”。他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意思就是“主于义,则信、果在其中矣;主于信、果,则未必合义”。符合“义”的诚信才是可取的,不符合“义”的诚信是不足取的。《农夫与蛇》《东郭先生与狼》所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个道理。

不“诚信”也得作具体分析。在对敌斗争中,对不仁不义之人时,是不必讲诚信的。“无商不奸”“兵不厌诈”,也可以作正面的理解。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有的时候也不得不说谎,如对身患绝症的病人,对有某种禁忌的人,因受到某种约束(如为了国家的利益需要保密),在某些特殊的语境中,有时候就不能实话实说。不得不说的谎言可称为“必要的谎言”“善意的谎言”。

请注意,具体分析是议论的灵魂。有了这个武器,文章就有了深度。

全国课标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闻。该所跟踪全球75万家主要纸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关中国崛起的新闻已经播发了3亿次。

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又是什么呢?据《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对中国公众的调查,得票率依次是“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

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解】B类,供料作文题型。该题题阈较宽,有可写性,但是可选择的空间过大。这从命题角度来说是一个败笔,因为容易被套题;对诚实的考生来说也不是好事,面对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和开放程度这六个方面,容易产生选择上的惶惑:举棋不定,不知写什么好,白白在审题上耗费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凭第一印象当机立断。先确定自己平时比较有感觉、有思考、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再从中分解出一个角度来写。就以多数考生都有话可说的“民生改善”这点为例,可以从不同职业、行业的人(工、农、商、学、兵、教师、公务员等)的民生改善中选择一个自己特别熟悉的角度,也可以从衣、食、住、行、医、教、卫、体等方面的改善中确定一个自己感受最深的角度。

当然,还可以从其他方面选取角度。如: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的新闻名列首位,成为全球最大的新闻。由这里切入,可以写民族自豪感,可以写对中国未来的展望,可以写如何保持清醒的心态,戒骄戒躁,等等。

可形成的题目或观点:从东亚病夫到全球巨人;热闹后的清醒与冷静;不要被成就冲昏了头脑;崛起之后的思考;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从大国到强国之路;努力正未有穷期;期待教育(文化、科技、军事等)大国的崛起;骄兵必败;经济与文化;物质与精神;富裕之后;民生改善与艰苦奋斗;要避免两极分化;走向教育的开放:因材施教;城市化使我们丢失了什么;怀念蓝天白云;精神文明不是奢侈品。

【写作策略】在题目很大时,切入点一定要小,要具体。例如,就“经济发展”而言,一般不应以“论我国的经济发展”为题,这样容易写空了,写浅了,这应是国务院总理来做的大文章。如果改成“经济总量第二与人均第105位”“小康与随地吐痰”“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不患寡而患不均”“富而不淫,贫而不贪”“富学生与穷学生”“开放与封闭”,论题小一点,具体一点,就比较好写了。
关键是要打破论题的封闭性,揭示其中所包含的矛盾,然后分析矛盾,进一步使讨论引向具体、深入。例如,以“富学生与穷学生”为题,其中包含的是“自傲”与“自卑”的矛盾。分析自傲与自卑的实质、危害,即分析本质、结果:以他人创造的财富自傲,坐享其成,不思进取,是自甘浅薄与堕落,必为人所不齿;以出身贫贱而自卑,这是一种目光短浅的懦弱与自我作践,必将丧失奋斗的勇气,或一蹶不振,或沦落为仰人鼻息、溜须拍马的奴才。进而分析如何才能不自傲、不自卑,即分析条件:富学生富而不炫、不骄、不惰……贫学生贫而不馁、不谄、不懈……这就使论述有层次,使论点变得丰富了。

北京卷作文题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鹿特丹世乒赛结束后,师生们一起讨论:

生甲:太好了,中国队又包揽了全部冠军!这叫实至名归。竞技体育就得靠实力说话。

生乙:但我更愿意看见外国选手成功挑战中国名将。一个国家长期垄断某项体育比赛的金牌,其实并不利于这一项目的发展。

生丙:有人主张中国队应让出一两枚金牌,我不赞成。如果故意输球,就有违公平竞赛原则与奥林匹克精神。

……
老师:同学们说的都有一定道理,有些道理不仅体现在乒乓球运动上,也适用于其他社会生活领域。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题解】A类,供料作文题型。该题有一定的开放度,注意到了选择度的适中,如果材料中有些观点不是那么直白就更好了。材料是中性的,有利于自由发表见解。
审题时首先要弄清楚材料的规定性。正如“老师”总结的,三位学生讨论的虽说是乒乓球比赛,有些道理也适用于其他社会生活领域。这所谓的道理,就是指关于如何对待竞争、取胜的道理。要弄清楚究竟是什么道理,必须对学生的意见进行抽象,抽象后可得如下角度:赞赏实至名归的胜利,竞争要靠实力取胜;竞争是为了推动事业的发展(反垄断,后浪推前浪,敢于挑战成功者);要凭实力,不弄虚作假,公平竞争,重在参与;等等。这三位学生的观点,不是围绕着同一个焦点,虽有交叉,但各自又有溢出:乙生不完全针对甲生,丙生也不完全针对甲生、乙生,他们基本上是自说自话。这就使观点变得更加有分歧,使我们可以获得更多可资选择的角度。他们说的这些道理,自然可以应
用在许多领域,使考生有话可说。

该题要求“联系实际”,这就必须在考虑选择角度时,想到自己有哪些“实际”与上述规定性相符,在写作时可以加以联系。对于中学生而言,最直接的实际就是“学习生活”,在学习中的考试就是一种最常见的竞争。当然,也包括他们的日常家庭生活,和他们所了解的社会生活。这个实际,可以是学生自己的思想实际、情感实际,也可以是行为实际。可以是个人的实际,也可以是他人的实际。总之,就是必须联系与其相关的自己熟知的实际。因此,在自选角度时,必须要考虑自己有哪些实际与题目相关。如果在确定角度时不考虑这一点,在写作时就可能一时找不到比较典型的素材,没法写得真实、具体。

可形成的题目或观点:取胜(成功)是硬道理;取胜(成功)不是生命的全部;竞争靠实力;生存法则:优胜劣汰;竞争是为了共同发展;硬实力与软实力;一时胜负与长远发展;垄断,是事业发展的阻力;胜败乃兵家常事;没有常胜将军;是保护强者,还是提携弱者;是两极分化,还是共同致富;成功,不需要同情;竞争,不相信眼泪;长江后浪推前浪;胜利垂青于敢于挑战者;爱拼才会赢;实力面前,人人平等;弄虚作假,有违公平竞争原则;让球可耻,失败并不可耻;不论胜负,重在参与;取胜(输赢)就那么重要吗?
【写作策略】这道题目探讨的是竞争、取胜(成功)之道。这是一道中性题目,什么观点都可以说。由于竞争、取胜(成功)之道没有一定之规,所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材料中的三位学生的意见就不是在同一个角度上的,这对我们的自主立意有所启示。虽然观点可以自主,但还是要注意言之成理,不能主观武断,绝对化。例如,我们讲“竞争靠实力”,这表面上好像是对的,其实不尽然。就拿我国乒乓球运动员夺冠来说吧,即便有了“实力”也未必就能取胜,还跟教练如何排兵布阵,跟当时的身体状况、竞技状态有关,跟对手是谁,甚至跟对手的对手是谁,跟对手的发挥水平等,都有关系。而且,这“实力”好像是自己的,其实并不是一己之力,胜利、成功,往往并非由一己之力可以达成。多数人即便是自己竭尽全力也未必就能实现,因为存在许多的制约因素,就像古人说的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我国乒乓球队如果没有科学有效的培养、训练机制,没有研究人员、教练员、陪练这些幕后英雄的帮助,何谈运动员的实力?所以,这个题目如果改为“竞争靠实力?”可能更为恰当。
再如,“取胜是硬道理”,这仿佛也没错,胜利、成功自然很重要,但这就是生命的全部吗?在现实生活中,拼搏一生能夺冠登顶的有几人?不能夺冠登顶的就不活了吗?夺冠登顶往往是一时的,有谁能一辈子夺冠登顶呢?夺冠登顶的人,幸福指数就一定比其他没夺冠登顶的人高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生活的意义是多方面的,顾此往往会失彼,有得便有失。因此,也许淡化功利、随遇而安才是硬道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颓废、消沉、无所事事。重要的还是享受参与、发展、创造的过程,结果如何不是最重要的,要以平常心看胜负成败。如此,这个题目是否也可以改成:“取胜是硬道理?”

 

>>点击查看高考作文题目大全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最新20242011年高考作文题目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