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析:为何京沪坚持考前填报志愿?

所属专题:2015高考专业选择与排名  来源:    要点:京沪填报志愿  
编辑点评: 2014年是北京首次实际平等志愿填报,在高考改革方案公布后,近日传闻北京可能要实行考后知分填报志愿,高校招生处长认为,考前填报且不平行是最维护整体考生利益的。

最近,又有听闻北京可能要实行考后知分填报志愿,至少现在讨论的方案中实行知分填报志愿的可能性较大。这又让我想起了这么多年我研究志愿填报中一直坚持的一些原则和观点。前几天跟某北京知名高校招生处长聊天,他说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在他看来,考前填报且不平行是最维护整体考生利益的。当然,他提到的是对整体。对某些个体来讲,平行志愿的确有很多好处。还有一些其他大学招办老师写过文章,认为“知分+平行”是最不好的填报志愿方式,这种方式没有降低学生报考风险,反而增加了风险,没有能够实现政策制定者出台政策的初衷。在此我也谈一下我的看法。志愿填报方式有三种:考前填报、考后估分填报、考后知分填报。现在大部分的省市都已经采用考后知分填报,几年之前实行考后估分填报的省市如天津、辽宁、山西等也逐渐改为了考后知分填报志愿。而北京、上海多年来却是一直采用备受考生和家长诟病的考前填报。说它备受诟病,是因为这种方式是在不知道学生的高考分数、批次线、省市排名等数据的情况下填报志愿,不确定因素太多,让家长和考生感觉“两眼一抹黑”,不知道该怎么下手。只从填报志愿的角度看,考后知分填报比考前填报,对于考生显得容易一些。

虽然家长和考生是怨声连连,但是北京、上海两地每年都是雷打不动地坚持着考前填报原则。为什么这两地会对考前填报志愿如此的“情有独钟”?这种模式是代表坚持守旧的模式还是对教育更适合的模式?

2002年清华大学钟笑寒教授带领团队,完成了一篇很专业的关于高考志愿填报方式的论文:《高考志愿填报机制的博弈模型》。文中根据博弈论的知识结合经济学的计量模型,对三种填报方式进行探讨,并且得出一些与大家直觉中不一样的结论。即知分填报志愿并非比考前填报志愿更有效率,条件不同得到的结果不同。我想这里面的“条件”二字说明了,不同地区不能用同样的填报方式,只要这种方式符合本地区的“条件”就可以采用。

2012年钟教授另一篇论文:《高考志愿填报机制与大学招生质量》,该文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对比分析,发现知分填报志愿反而造成了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即专业与兴趣匹配程度降低了,学习的热情降低了。该文或许能给所有关心中国高考的人士一些新的思考,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看待高考填报方式。

我们知道考前报志愿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平时的学习状况以及冲刺阶段模拟考试的成绩与排名。认识到这一点,考前填报就不会那么难了,只要可以清楚确定学生在该地区的成绩排名,和历年高校招录的排名范围,基本上就可以比较准确的填报志愿了。可能有人要提到高考考场上的超常、失常发挥的问题了,这种情况每年都有,但毕竟属于少数部分,绝大多数考生的高考属于正常发挥,所以整个地区的高考排名与平时成绩排名不会有大幅度的变动。

至于为什么对考前填报志愿的争议那么大,可能是因为各自站的角度不同,家长和考生更关心的是对自身报考的影响,而地方教委则需要在更广、更高的层面上考虑:

首先,要利于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考前填报志愿,其实就是考生全部按照自己的真实实力来填报志愿。由于每位考生的判断是不同的,机会是相等的,而他们的志愿彼此之间又是相互影响的,这就大大降低了高考成绩的影响力,也可以避免“一考定终身”造成的人才损失。同时,按照真实意愿填报的志愿,也避免了某些院校和专业因为考生知道自己成绩排名后,不敢报或争着报造成的爆冷、扎堆现象,能够保证生源和学校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大学生源的多样性,这对于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十分重要。

其次,保证考生更容易进入适合自己的大学。考前填报志愿不仅考量了学生的真实学习成绩,还考量了学生的自信和自我评估能力,由于不知道分数,考生只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填报最适合自己、自己最喜欢的院校和专业,这样填报出来的志愿是能反映考生真实能力和真实意愿的。也避免了考生和家长普遍存在的唯“分”是图的心理——为了保证不浪费掉高考每一分,尽量填报与考分相应的院校和专业,而忽略了自身实际需求。

第三,保证考生更容易进入好学校。关于考前填报志愿,有一种说法是“吓死胆小的,坑死胆大的。”风险总是有的,但只要做到熟悉招录规则、准确定位考生排名,只要考场上没有严重失误,每一名考生都有机会进入理想的院校。

在全国多数省市已经实行考后填报志愿的形势下,北京、上海两地依旧坚持考前填报,我想这与两地的发展水平也有很大关系。北京、上海两地的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在全国均是名列前茅,据统计,这两地的211工程院校数量合计36所,占到总数的36%;985院校12所,占到总数的30%;大学综合实力排名前十院校中,仅北京上海两地就占了4所。顶尖高等学府聚集,加上优质的教育资源,使得北京、上海对资源的分配和人才的培养尤为慎重,这也是我认为他们一直坚持考前填报志愿的重要原因。

很多人不是很了解,北京在高考恢复之后采取的是考前填报志愿,1999年改为估分填报志愿,2000年通过民意调查改成了考后出分填报的形式,后来经过实践论证,发现还是考前填报更加适合。这也说明,每一项高考政策都是站在宏观的角度上、从大局出发制定出来的,不能兼顾到每一名考生的利益,因为它要对整个高考群体负责,要保证的是整个高考的公平和合理。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点击查看2015高考专业选择与排名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最新2024京沪填报志愿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