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教平:15专业被亮红牌的反思

 来源:    要点:低就业率专业  
编辑点评: 专业涉及高校和学生两头,一是高校如何设置专业,一是学生如何选择专业,两者都需要一个科学的态度。但15个专业被亮红牌,曾经时髦的专业风光不再,首先该反思的就是高校专业设置。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生物科学、旅游管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前几年这些时髦的专业,出现在教育部低就业率本科专业名单中。13日,教育部公布了全国和各地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要求各高校在申报专业时参考全国、分省(市、自治区)的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充分考虑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避免盲目布点、重复设置。(10月14日《大河报》)

专业涉及高校和学生两头,一是高校如何设置专业,一是学生如何选择专业,两者都需要一个科学的态度。但15个专业被亮红牌,曾经时髦的专业风光不再,首先该反思的就是高校专业设置。

高校的专业设置本该是一个细致活,本该“立足本校,从长计议”,但近些年却显得匆忙、粗糙、跟风、短视,很多专业的设置唯“名”是论。高尔夫、彩票、女工、老年、网安……不少高校只看到就业市场的短期需求,缺少科学审慎的态度,对那些一时看起来“高大上”的专业,一窝蜂地跟风,而毫不考虑自身的长期发展,从而结出“专业趋同、就业难”的恶果。

以上海为例,据不完全统计,上海高校明显“重复建设”的学科专业达十多个,如“应用经济学”,现有15所高校开设这门专业,超过全市研究生教育院校的2/3;又如“工商管理”,14所高校均有开设;再如“公共管理”,也有13所高校开设。连“新闻传播学”这样就业对口率较高的非普适专业,开设院校也达10所。

贴上时髦标签的专业虽然说吸引到了足够多的生源,但一个专业的健康发展却需要师资、教材,硬件设施、软件管理等综合配套,需要前期的市场调研,需要中间环节的细节跟进,需要后期的打磨提升,倘若这些都不具备,其结果必然是在“最难就业季”的现实背景下,让选择这些专业的学生在就业之路上更加艰难,最终导致这些专业“门前冷落鞍马稀”。15个专业被亮红牌,正是高校盲目跟风,又缺少专业建设的必然结果。

值得反思的还有学生选择专业的态度。虽然大学不是职业培训所,大学所设专业未必一味与市场接轨。但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就读大学,首要的还是为了今后的就业。可现实却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等诸多原因,许多学生在专业的选择上,往往是盲目的。

以这次榜上有名的法学为例,一位2013年毕业于河南某高校法学专业的学生说,当年高考填报志愿时,出于对律师这一职业的崇敬和喜爱,她毫不犹豫地选了法学。但四年大学后,等到她该找工作时才发现情况不妙:当律师并不是她想象的那么容易,司法考试不过、律师资格不过,白搭。最后,他们班,3/5的学生去考公务员,1/5的学生找了和专业毫不相关的工作。

导致学生对专业盲目选择的除大学信息提供不到位、中学缺少专业指导等外界因素外,最根本的还在于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育还缺乏对学生本身兴趣、爱好的认知了解,直接造成了很多学生直到面临专业选择时,仍然不知道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所在,只好盲目跟风。

15个专业被亮红灯,需要反思的不只是高校专业设置问题,也不只是服务问题,更要从根本上反思我们的基础教育,让学生从小了解自己、认知自己。

最新2024低就业率专业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