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两年有效:复读难度增大

所属专题:聚焦高考制度改革方案  来源:    要点:浙江高考改革  
编辑点评: 作为高考改革的探路者,上海市和浙江省近日分别发布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下文列举出浙江省高考改革的亮点,考试科目的设置、高考录取方式和自主招生招生都已调整。

浙江上海两省市高考改革方案分析

自从《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以来,大家一直期待新报告的发布,以回答心中的疑问。浙江和上海两省市高考改革方案的公布,也是大家期待的。两省市的改革方案分别从指导思想、工作原则、考试内容、考试方法、指导意见等方面做了规定,对大多数考生和家长来说,更关注的是对本科招生考试的影响。下面从考试科目、录取规则、自主招生等三方面结合两省市的改革意见,就大家比较关注的几点做一下分析。

一、考试科目的设置

从两省市的改革意见看,考试科目的设置很清楚,基本上是按《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来实施的。在考试科目设置上,高考以语、数、外为主,上海语文、数学、外语每门150分,选考科目设A、B、C、D、E五个等级,分等级打分,每门最高70分,最低40分,总分660分;

高考成绩为语文(150)+数学(150)+外语(150)+选考(3*70)=660分

浙江省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选考科目按等级赋分,每门满分100分,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起点赋分40分,考生总成绩满分750分。

高考成绩为语文(150)+数学(150)+外语(150)+选考(3*100)=750分

通过对比两地方案的高考成绩中平时成绩的占比,说明浙江省平时成绩更重要。

这样会导致浙江考生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更大,上海考生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比较低,意味着一个上海的考生在高二的时候,如果因为种种原因转学到浙江读书的难度会增大,学生转学的可能性会比较小,也会比较难,意味着今后如果实行异地高考难度就会增大,同时考生一定会根据不同省报考政策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也就是说会尽量在高一高二把学业水平考试完成,快到真正参加高考的时候,只重视语文和数学成绩,也就是说大部分省市会在最后一年的时候拼语文和数学的考试,也就导致各省实行“全国卷”的意义将会更小。

为了让浙江省高考成绩好看,各省会不会减少学业考试的难度?只剩数学,语文(外语前面考过一次)的高考,是否是统一的高考试卷似乎也不再是值得讨论的话题了。

浙江改革方案上说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成绩两年有效,那么也就意味着一个学生高一不能参加考试高二才该参加考试,以便高三参加高考。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基本上一定会是在高二的时候,把学业水平考试考完,在高三集中精力复习语文和数学。这按照规定来看,高二学习压力也是蛮大的。同时规定中明确了一点,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两年有效,那么也就是说一个学生今年参加中考,2015.9-2016年之间参加学业水平考试,2017年高考,考不好要复读,2018年学业水平考试已过期。如果需要重新考试,学生压力会很大,导致学生基本没有复读可能,这一点会改变许多学生命运,因为在中国很多省市复读率是很高的。

对于社会考生,国家目前的规定是任何公民都有权利参加高考,如果在这种高考政策的规定下,一个工作了几年的人想去参加高考,他的考试形式还是未知数。

从录取来看,由于考试科目是语文+数学+外语+选考科目,意味着不同考生选考科目不同,首先由于选考科目不同,在比较学生总分数的时候不是很合理,大部分考生会选择自己考试分数比较高的三个科目。浙江省的报考要求高校明确不同专业对于考试科目的要求,高校要提前两年向社会公布不同专业对于选考科目的要求,同一科目至多不能超过三门。提前两年向社会要求,今年就必须做好准备,才能在明年高考前让参加2017年高考的学生进行选择。意味着2015年高一的学生实际上在高一这一年中他们是没有数据做参考的。

在学习的难度上,因为物理的难度相对大,所以应该有更多的学生,选择化学、生物和历史这三门,这样比较容易取得高分。若一个学生在高一高二的学习中没有计划好,就有可能造成这个学生他自己最喜欢的科目可能没有考好,学习难度相对低的科目分高,那么他在大学选择专业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比如一个学生,他根据学业考试最高的分数选择专业,专业不一定是他最喜欢的,还有一种情况根据他想学的专业,那么就可能冒着低分不被录取的危险,考试科目与想学的专业相匹配是最好的。在大学设置专业的时候可能会给一个专业设置多种学科,但也可能只允许部分学科。比如建筑学,可能只允许学物理的学生报考。如果一个学生到了高三想学建筑学,但是又没有选修物理,可能就没办法报考。

二、高考录取方式

浙江提出“专业+学校”平行志愿。在通知中,只是简单的提到了这一点。不知道是不是实现专业在前学校在后,按专业平行投档的政策?

“专业+学校”的录取方式,这一点在通知中说的不是特别清楚,因为以往来说都是“学校+专业”,也就是说你先选择一个学校选择再若干个专业,现在就全国报考方式来看,“专业+学校”的报考只有北京市的专科报考和台湾高校的报考是按照这个方式来的。其实这种方式一直是我认为比较合理的报考方式,因为这种报考方式让学生既能选上专业又能选到学校,不用担心进了这个学校不合适的专业。但这种方式一直没有在大陆本科中实施,可能的原因我猜想是本科录取的要求比专科要求高一些,比如某专业对学生身体的要求比较严格等等。如果实现这种模式来报考会怎么做呢?我们在本科录取中,允许报考多少个学校就会成为设置的一大难题,比如北京专科是20个志愿。

从“学校+专业”变为“专业+学校”组成:这样就不存在高校录取分数线了,我们看到的是高校专业录取分数线。这样的话,考生成绩直接面对高校专业的选拔。这种让学生直接面对高校专业的模式可能带来的变化是什么?我认为没有了学校录取分数线这层“障碍”,考生能更加清楚地分辨高校专业之间的实力,最终考生会逐渐关注高校专业的录取情况,而不仅仅是高校录取情况。本来高校录取最本质的是高校专业的录取情况,其专业录取情况才是最核心的数据,才是考生最应该参考的。

还有个问题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那就是比较容易造成学校的冷门专业没有人报,热门专业报的人比较多。过去学校专业调剂这一问题就不再存在了。最后会造成高校个别专业没有人报,这个专业可能是国家非常需要人才的专业,甚至是学校重点学科。

三、自主招生招生

上海提到了自主招生考后进行,江苏省没有提到自主招生的事情,从侧面来讲没有给出自主招生更多的具体内容,也说明在考后进行自主招生的难度还是很大的,两个省目前都在等教育部的具体消息。相信他们焦急的心情跟大家是一样的!

>>点击查看聚焦高考制度改革方案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最新2024浙江高考改革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