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改革将给高中教育带来四大变化

所属专题:聚焦高考制度改革方案  来源:    要点:高考改革新方案  
编辑点评: 教育新政的颁布,将给我国高中阶段的教育与学生的成长过程带来巨大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高考与会考考试的形式、高校招生的形式及高中安排课程的方式将作调整。

作为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部分决议的后续举措,9月3日,教育部公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称《意见》)。《意见》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它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省市用于指导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也着实牵动着众多学子与家长的心。这样的改革将带来什么改变?我们下面对其中的重要信息进行详细解读。

《意见》中信息量较大,重点有五件事:

(一)、文理不分科。高考成绩看六科,3主科+3会考成绩进行“PK”。三主科指的是“语数外”,三门会考成绩是从“理化生,史地政”6门课程中自主选择三科。

 (二)、语数外这三科150分不变,另外三科以等级形式评定优劣。外语是一定要给2次考试机会的;而会考科目教育部鼓励各省安排2次考试,分担考试压力。

(三)、平衡教育资源,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

(四)、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

(五)、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高考后进行,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

这些改革措施的颁布,将给我国高中阶段的教育与学生的成长过程带来以下四方面的巨大改变:

(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我们可以想象到,在改革措施实施以后,学生们不会再像近些年一样,到了高三就被压得喘不过气。相对地,他们的压力会分散在高一、高二各科会考阶段。

产生的现象是,越来越多的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尖端学生会在初中阶段(或初中毕业后立即开始)进行高中数语外课程的学习。大部分高中学生会在高一阶段选好主攻的副科,也会在高二的某一阶段集中复习某一科。到了高三阶段,小部分英语比较好的学生会在第一次英语考试后放弃英语,主攻数学和语文。

(二)高考与会考考试形式的改变

有很多人在此前就猜测,如果只考数语外三科,那么这三科的难度必定会上升。对于这件事情,我们应该持保守态度。在9月4日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的答问中提到:“改革探索的目的就是想破解‘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的问题,发挥高考‘指挥棒’的正确导向作用,增加学生的选择机会,分散学生的应试压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高校科学选才。”既然是要减压,就必然会对题目的难度上加以控制。因此,即便是增,也不会增得太多。

而鉴于竞争压力依然存在,各省市也会从其他方面对考生的选拔提出更高的要求(当然,我们暂且不考虑综合素质之类的考试)。比如类似于江苏省一直以来施行的“3+2”(3主科+自选2副科)考试政策中,对于副科的要求是2科均排名全省前5%或10%的学生,才可能进入某某重点大学。这样的遴选最终成为一种选拔方式,也未尝不会。

也就是说,对会考的成绩要求增高了。换句话说,会考将变成小高考。会考的时候,部分考生的家长们也会非常紧张。

(三)高校招生形式的改变

这样的改革会让高校的招生变得麻烦,因为每一个学院(甚至是专业)在招生时都需要提出自己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因此,在改革实行之初,高校便需要公布各院系要最终考核的副科科目。学生看到了,才会确定自己三年的努力方向。而当高一选择“失误”时,高二及时“改正”,也是来得及的。正如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所说:“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根据高校的要求自主选择”,也正是扬长避短的过程。相信这种“麻烦”,是家长们愿意看到的。

同时,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的方式,学生可以在得知成绩后选择学校(尖子生参与自主招生考试),这也是给了学生与高校双向选择的机会。

(四)高中安排课程方式的改变

这样的改革,无疑对高中学校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

首先,学生入学时,学校就要统计哪些学生要学习物理、化学和生物,哪些学生学习的是化学、生物和历史,等等。因此,大部分的高中也会顺应趋势,变为走班制的教学模式,到了会考临近的学期,就会多安排一些该科目的课程。

这些课程的安排,就是一个头痛的事儿,更不要说如何分层教学,如何安排老师或是实验班了。

我国正处在基础教育的改革阶段,将从今年起接受改革洗礼的上海与浙江,会为我们查找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树立榜样。我们期待着,变革可以引起生活的不断改变,让教育回归本源,让青少年一代更加健康的成长。

>>点击查看聚焦高考制度改革方案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最新2024高考改革新方案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