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的商业价值到底有多大

所属专题:2014年高考状元  来源:    要点:状元商业价值  
编辑点评: “状元热”刚过去没多久,暑假期间“状元笔记”开始成为网络的热销商品,引发人们对状元的商业价值的遐想。究竟从状元而产生的利益链有多长,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7月25日,“网店叫卖‘状元笔记’引侵权质疑”报道后,引起热议。“那是因为状元的商业价值太诱人。”教育行业人士分析称,高考状元作为个人勤勉与博学的象征,在极度重视“吸引力经济”的今天,被绑上诸多利益链条。

十年寒窗苦读一朝获丰厚回报 现金奖励状元意在一举两得

作为对状元的奖励和对下一届学生的激励,不少高中设有“状元奖学金”。今年,一位省内新科状元也获得母校现金奖励,因担心给学校带来不利影响,状元及家人不愿透露数额。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认为,从学校的角度,“状元奖学金”不仅是对状元的鼓励和祝福,也是借状元之名塑造自身品牌的手段。

该人士表示,状元是一个人,但状元的成绩却不是一个人的成绩。高考成绩早已作为政府评价教育部门,教育部门评价学校,学校评价教师,家长评价学校的重要指标,以至于无论政府机关还是学校都乐意为状元提供丰厚的学习奖励。

其实,现金奖励状元并不鲜见。2009年,四川省巴中市政府明确表示奖励当年该省理科高考状元董伟的母校100万元,学校也向董伟承诺,将拿出部分奖励董伟个人。

除了母校的现金奖励,一些高校还会设立各种奖学金来吸引状元报考。

据了解,2013年,“北大拒绝讨价状元”一事遭到热议,此举也得到国内多所高校认同。但在2014年,高校丰厚的“新生奖学金”并未减少。比如华南理工大学设立2014年“优秀新生特别奖学金”,第一志愿报考华南理工大学并入学就读,高考文化成绩在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排名前三者,可获奖学金10万元/人;排名前十者,可获奖学金5万元/人;排名前200者(当年高考总人数在10万人以下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前50者),可获奖学金3万元/人。

香港大学的做法则是,每位状元每年可获该校提供的17.5万港币(约人民币14万元)。据悉,今年港大共揽走16名高考状元。

高考状元成为母校招生神器” 出个高考状元三年不愁生源

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除开神农架、随州、咸宁,湖北省的17个市州中14个市州均出产过省状元,出产过状元的近30所中学因此跃升为“顶级高中”。

“产生一个高考状元,有太多偶然性。”采访中,省实验中学校长董有建说,对于成绩顶尖的学生来说,今天高考和明天高考分数都不会一样……这其中有着太多的偶然因素。

华师一附中、武汉外校等高中的教师们坦言,所在学校全年级前50名的学生,都有可能成为全省高考状元,“身体状态、临场发挥、教师阅卷等,都可能影响状元的产生”,言下之意,除了扎实的功底之外,状元的产生需要一定的运气。

尽管如此,中学对于状元的渴求是热切的,至于原因自然与“经济”有关:学校出一个状元,便可三年不愁生源。

朱达坤,深圳红岭中学在职教师,1988年至1997年曾在仙桃中学任教。他说,一所学校出一个状元,就足以证明它的厉害:老师厉害、教学水平高,便可留住当地的优质生源,招生便可以红火几年。一所市州中学出了状元,就会将它黯淡的上线率掩盖住。在这样的思想的左右下,湖北不少市州的高中便拼命擂省状元。

校外培训机构最爱状元 代言效应可持续至少一年

请高考状元亮相“代言”,聘请状元为补习机构的学生们“陪读”,酬劳不少于2万元……状元们不仅是北大、清华等顶尖名校抢夺的目标,也是众多培训机构争抢的目标,与状元搭边便是最好的广告,这是培训机构的共识。

武汉市一大型连锁校外培训机构负责营销的胡老师说,2002至2009年是培训机构抢夺状元最为疯狂的时期,“大家的套路都差不多,请状元到机构参观,和机构老师、学员合影,把照片印成册,张贴出来就算是为机构‘代言’了;要是状元愿意,就把状元请到机构‘代课’、‘陪读’、做讲座,一次下来,视状元的‘劳动量’,机构给出的费用从2万至10万不等。”

尽管机构支付给状元的费用不低,但是机构是精明的,他们知晓状元会带来丰厚回报。

胡老师说,状元是有社会关注度的,他们给一家机构做代言,就是在暗示家长和学生——状元是这家机构培优出来的,这家机构有“状元师资”、“状元课程”,会吸引众多家长前来给孩子报班,状元的广告效应至少可持续一年,机构很快便能赚到盆满钵满。

各路商家争相状元 越来越多家长拒绝孩子走穴

除了培训机构,状元还是各路商家的宠儿。今年云南省的高考文科状元赵浩宇,凭优异的成绩和俊朗的外形,被通信企业、培训学校、饮料品牌先后相中,甚至连一家整形医院都邀请他担任广告代言人。

湖北省新科高考文科状元陈君仪也接到过商家邀约,“有三四个商家来找过我,涉及手机、房地产领域,他们并没有让我直接代言,而是希望我去出席一些活动。”陈君仪表示,她第一时间就拒绝了这些活动,“我不喜欢这些太商业化的东西。”

今年,省实验中学的考生甘草以699分成为武汉市高考理科状元。该校书记艾建红说,高考前的几次模拟考试,甘草成绩不俗,好几家培训机构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到甘草的老师和家长,希望甘草能够为机构“代言”,“学校自然予以拒绝,谁也不愿意把学生拿出去当枪使”。“这两年武汉的高考状元很难请动了。”一家培训机构相关负责人说,从前年开始,他想请武汉市的高考文理科状元“代言”,但都吃了“闭门羹”,“我们给的报酬越来越高,但家长不愿意,他们家里也不缺这钱”。

武汉市的高考状元请不到了,商家便去市州县寻找当地状元,“有的状元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看到一个月能够赚到八千至一万块钱,就让孩子出来代言了。我们感觉市州县状元代言的效果也还行,家长们也信这个”。

别让状元成了唐僧肉 过度商业化会污染孩子

64岁的周文涛是全国优秀教师、省特级教师,从1978年至2013年,他带过23届高考生,培养出两位湖北省高考状元和一位武汉市高考状元。

周文涛说,培优机构拿状元做广告,助推社会补习风潮,加大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和学生的学业负担,这与现行的教育改革是相背离的,也是有违教育规律的。

湖北省文科状元陈君仪的班主任徐爱珍说,学生主业还是学习,商家和社会过早把孩子商业化是一种污染,“是否参加商业活动是学生个人的选择,因为商业活动可以作为社会体验的一部分。但前提是不能太商业化和影响到正常生活”。

传统思维和市场经济的畸形结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高海波教授认为,“状元经济”是一种传统的思维和现代市场经济的畸形结合。它是传统文化心理因素结合商业利益作祟,在商家疯狂炒作下催生的。“这是一个很病态的思维,因为隐含一种扭曲的教育逻辑:分数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必须有一种清醒的认识,教育是为了求知而不是考试成绩。

热炒状元暴露教育痼疾

湖北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徐楚桥认为,学校靠着所谓“状元”来撑门面留生源,其中有着太多的无奈,暴露出经济、教育不均衡的老话题。

华科大附中校长、省特级教师熊孝广认为,造成学校状元崇拜的尴尬局面有多重原因。优秀师资以及生源的流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据悉,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城市高中生源数猛增,众多高中开始扩张,大量优秀的市州教师涌向武汉、宜昌等地;与此同时,生源的争夺战也悄然打响了,众多高中不惜“免学费”、给奖学金、提供免费陪读房等挖掘全省“尖子生”。

一系列的挖角后,全省的优质教育资源在之后的十余年内进行了一次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向少数市州集中。

状元中的异类

近日,广西钦州市高考理科状元吴善柳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从2000年至今他参加了10次高考。今年,他以680分再次夺得该市理科状元,被清华录取。

关于吴善柳放弃包括北大等名校入学资格参加10次高考的原因,究竟是因为一心想上清华还是为了获取奖学金,尚无定论。值得一提的是,每年考上名校后自愿落榜的吴善柳,吸引了不少高中复读班和企业的关注。

>>点击查看2014年高考状元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最新2024状元商业价值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