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分远超大学语文 母语被边缘化?

 来源:    要点:母语边缘化  
编辑点评: 如今,大学课程里很少有语文课,而英语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母语被边缘化越来越严重,而学生的素质又不得不让我们反思。

 

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大学语文在很多高校只有2个学分,有的高校干脆停开了,而大学英语,大多数高校都在6多个学分以上。都是公共基础课程,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呢?

在高校,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一个本科生在前4个学期,必须保质保量完成大学英语课,否则很可能影响到该生能否拿到毕业证、学位证。说起这个,南京审计学院大四学生小王有些愤愤:“学校的教学比较功利化,想让我们多上英语课主要是为了考四六级啊或者是别的一方面一些跟英语有关的证书。”

正因为如此,每天的晨读人群中,几乎都是清一色捧着大学英语课本,背单词、背语法。林学生在南京某高校学艺术,她的印象中,英语和语文的比例为2:1:“我们英语大概是大一大二都上的,大三没上,语文只有大二下学期上,学分英语四分语文两分。”

甚至也有高校的一些专业不安排语文课程的,南农大三钱同学:“语文我们专业是不用上的,因为我是食品质量安全的比较偏工科的。”

如此重英语、轻语文的现象,在高校中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小马毕业于南师大数学专业,他搞不懂,为什么大家会如此重视英语,而把国学丢在一边:“个人认为中国人有点过度重视英语了,都忙着去考四六级,考完四六级忙着去考托福,都往国外跑,我们本身文化要比别人都长久的多,为什么不能把国学这一块给做起来。”

不过也有学生觉得受大环境的影响,英语课增多也是一种趋势:“有一些那个专业不是在国外有些交流合作这一类,便于你阅读和你专业相关的文献。”

与英语考级不同,大学生的母语水平,国家目前并没有推行强制的测试办法,考研更是“不沾边”。与此同时,单位在招聘时,都是对英语能力有要求,很少有对语文有要求的。母语真的被“边缘化”了吗?

东南大学中文系教授乔光辉清楚记得,1994年到2004年,很多高校都把大学语文作为必修课,大学新生入学,语文教材人手一份。对面如今高校对大学语文不重视,乔光辉分析,很大程度上的原因就是“大学语文无用论”。

乔光辉:“小学语文就是语言,说话解决了,中学什么,文章,章法解决了,大学更要强调一种人文精神,这一点就是我们现在忽视了。为什么重视英语,因为功利性非常强。”

在乔光辉看来,学好语文,对学生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熏陶有很大的帮助:“语文是什么,语言和文学,包括一些经典选段,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清明在止于至善,怎样去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快餐文化肯定不是经典,所以人就变得浮躁了,我们说载体就是文字。”

为此,也有些大学正在试着改变,东南大学教务处处长雷威说,成为一所国际化的大学,英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大学的使命有文化传承,传承需要语文作为载体。如何平衡两者关系变得尤为重要:“英语有大学英语2级3级4级,也有高级英语一高级英语二,你可以根据你的起点不同你可以去选,拿到六个学分了。另外一个,文化素质教育贯穿整个大学四年,也请了很多全国的名家来讲座,来给我们同学来上文化素质课程。所以这些课程都是公开自选的,学生都可以去选。”

最新2024母语边缘化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