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所属专题:疯狂星期三,课程半价抢!  来源:    要点: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编辑点评: 阅读是一种非常良好的习惯,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提升学生自我修养的一种途径,所以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是非常有益处的。

 

试论阅读品质的养成
 
阅读是语文课程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除了要重视学生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培养之外,我们还要特别重视学生阅读品质的培养和形成。阅读品质是指阅读行为、阅读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等的本质,它包括阅读的兴趣、阅读的习惯、阅读的价值观、阅读的感受和体验等方面,是阅读学习的重要构成因素。
 
但是,过去我们的语文课程往往只强调阅读的方法和技能,只重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对教师理解的消极被动接受,忽视学生阅读品质的养成,实际上是忽视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现代
 
阅读观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阅读教材的过程,是一种共同参与乃至共同创造的过程,学生是阅读活动的主体,因此,要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个性体验,积极促使学生阅读品质的养成。
 
第一、 阅读的兴趣是完成阅读目标的基础前提。
 
阅读兴趣是构成阅读品质的重要心理因素,是阅读中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的具体表现,是阅读评价重点考察的内容之一,是完成《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目标的基础前提。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就能为学生的持续阅读提供内因条件,学生就会积极地去阅读,并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多阅读,好阅读,通过阅读兴趣促使阅读能力的形成和阅读水平的提升;反之,如果学生对阅读毫无兴趣,怎能广泛地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怎能完成初中阶段260万字以上的课外阅读总量?
 
因此,可以说,兴趣是阅读的首要条件。我们要致力于学生阅读兴趣的研究、开发和培养。从内容上,引导学生选择适合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诸如文学作品、科普科幻作品、以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各类读物,从中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阅读的兴趣;从形式上,通过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比赛朗读等多样化的阅读形式,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策略上,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积极地看待每位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让每个学生都品尝到获得阅读成功的乐趣,进而使每位学生都养成阅读的兴趣。
 
只有让学生养成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形成了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才能使学生进入阅读的境界,在广泛的阅读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第二、 阅读的习惯是完成阅读目标的根本保证。
 
习惯是由多次重复而达到的带有稳定特点的自动化的思维方式或行动方式。阅读习惯是阅读品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阅读评价考察的内容之一,是完成阅读目标的根本保证。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有利于学生高效地学习,有利于学生阅读品质的养成,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阅读习惯一旦养成,就能够影响学生一生。 正如培根所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如果养成了不良甚至消极有害的阅读习惯,就会严重干扰学生按照有效的方式进行学习,就会随时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就会可能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许多方面,有喜欢阅读、经常阅读的习惯,把读书当作一种实现自我手段的习惯,用普通话有感情的朗读的习惯,用一定的速度默读的习惯,能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的习惯,敢于对读物提出自己看法和疑问的习惯,与他人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的习惯……要养成这些良好的阅读习惯,就需要引导学生从最基本、最普通的事情做起,严格按照良好阅读习惯的要求,一点一滴,循序渐进,不疏漏、不放松任何一个细节,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能将这些阅读习惯保持下去,构成学生阅读品质的有机组成部分,保证学生圆满完成初中阶段的阅读目标。
 
第三、 阅读的价值观是完成阅读目标的正确导向。
 
阅读的价值观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受到读物的熏陶感染,形成的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阅读的价值观是阅读材料中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深广影响的具体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是阅读中的情感态度目标之一,是阅读品质的重要方面,是语文教育的突出特点。关注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价值观导向,让价值观要求渗透到阅读的内容和方法中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阅读的价值观包括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正确的认识等方面,它不是阅读学习的附加任务,而是阅读学习的重要内容,贯穿于阅读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新课标从欣赏文学作品的角度,要求初中学生“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等,这些都体现了阅读中正确的价值观导向。阅读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不能靠教师的讲解和灌输,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使阅读的价值观成为完成阅读目标的正确导向。
 
第四、 阅读的感受和体验是完成阅读目标的基本规律。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经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个性气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情感差异,所以,阅读的感受和体验也就会有所不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说的正是不同读者的不同感受和体验。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的倾向,刻意追求“标准答案”,强调理解的一致性,实际上反映了以学科知识为本位而非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课程观。新课标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阅读目标上强化感受性、体验性,就是为了纠正这种理性化阅读分析的偏差。
 
注重阅读的独特感受,注重阅读的情感体验,是新课标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它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自己富有个性的反应和感受,重视学生阅读的亲身经验和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对文本中自己喜爱的内容作出个性反应,对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作出富有想像力的理解,对文本的内容和表达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能有自己的评价,能有自己的阅读心得,能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能为文本的内容和表达另作设计等等。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意义,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我们提倡学生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探究性阅读,更离不开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个性体验,这是完成阅读目标的基本规律。
 
阅读品质是阅读学习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学生阅读品质的培养和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它需要学生在反复的阅读实践过程中积极不断地尝试,有意识地重视培养,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循序渐进,逐步形成并保持一种优秀的阅读品质,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点击查看疯狂星期三,课程半价抢!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最新2024高考语文复习资料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