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

 来源:    要点: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  
编辑点评: 本文是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的整理,本文章是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的专题复习,在文中为大家罗列了考试重点难点,易错点及有详细解析的习题练习。欢迎大家参阅~

7.(基础再现、视角拓展)某国际组织成立宣言称:“本协议缔约方,认识到在处理其贸易和经济领域的关系时,应当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大量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的歧视性待遇”这个国际组织是 (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欧洲共同体

C.世界贸易组织

D.上海合作组织

[解析] 由材料可知,该组织旨在“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的歧视性待遇”。这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故C项正确。

[答案] C

8.(基础再现、视角拓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主权正在越来越多地向政府间国际组织转移。比如,向联合国、地区组织转移政治、外交和军事权力,向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全球公司转移经济权力。此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信息化趋势

B.全球化趋势

C.多极化趋势

D.城市化趋势

[解析] 国际组织、区域合作组织的产生都体现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B项正确。C项具有一定迷惑性,多极化趋势是政治格局上的变化趋势。

[答案] B

9.(视角拓展)某学者这样写道:“(经济全球化时代)富国尽管受到新的竞争的巨大压力,毕竟日子好过得多,穷国自己又怎样呢?我们必须养成一种持怀疑态度的信仰,避免教条,善于听和善于观察,努力明确目的并使之逐渐完善,选择更好的手段以促其实现。”该学者认为“穷国”面对全球化应该持有的态度是( )

A.排斥、抵制

B.怀疑、选择

C.顺应、理性

D.独立、自强

[解析] 从材料关键信息“持怀疑态度的信仰”“善于听和善于观察”“逐渐完善……促其实现”等可判断选择C项。

[答案] C

10.(基础再现、视角拓展)中国入世十多年来,关于中国入世的利弊问题仍在争论不休,但大多数人认为对中国来讲,中国入世利大于弊。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入世( )

A.推动了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B.使中国的关税大大降低

C.总体上符合我国的长远利益

D.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

[解析] 题干强调的是入世对中国的影响,A、D两项属于中国入世对中国以外的影响,排除。中国关税的降低不能简单地说就是对中国有利,它更加有利于外国商品对中国的出口,B项错误。故答案为C项。

[答案] C

11.(基础再现、视角拓展)2010年2月17日新华网刊登《达沃斯:5天的思想碰撞》一文,指出:“参加论坛(2010年冬季达沃斯论坛)的有2500人,就有2500个不同的观点。这里并不是追求达成一致,而是追求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角色的人进行思想碰撞,在‘头脑风暴’中探寻解决世界难题的出路。”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世界 ( )

A.“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形成

B.霸权主义盛行

C.世界经济政治多极化趋势

D.世界局势动荡加剧

[解析]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目前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并出现了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故选C项。

[答案] C

12.(视角拓展、高度提升)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这位学者实际上是强调( )

A.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B.经济全球化同科技革命紧密联系

C.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日益融为一体

D.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

[解析] 材料反映了资本主义的扩张性,推动全球化的发展的作用,整个世界都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第13题18分,第14题22分,共40分)

13.(基础再现、能力综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亚共同体(又称“亚洲共同体”)是仿照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建立的欧洲共同体(及之后的欧盟)而构想的,这是地理邻近的东亚各国希望通过长期的合作和一体化进程而形成一个紧密整体。它建立在共同利益和地区认同的基础上,并非一个排他性的集团,也不针对任何区域外国家。

材料二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王义桅副教授指出,“这似乎并不是美国希望看到的局面。美国在东亚的存在是历史形成的,它总是担心被排除在东亚之外”。张琏瑰教授指出,“本届东亚峰会可能只会就建立东亚共同体的战略理念进行讨论,而不大可能取得什么具体的成果。从这个方面来讲,东亚一体化任重道远”。

——《国际金融》(2005年12月9日)

材料三 下图为刊登在《国际先驱导报》上东亚共同体的漫画。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东亚共同体的设想与欧盟模式的相似之处。(6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担心被排除在东亚之外”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东亚一体化任重道远的原因。(8分)

[答案]

(1)相似之处:利用地理位置的临近和文化传统相似的有利条件;先从经济合作开始,再逐步扩大到其他领域;都顺应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6分)

(2)原因: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担心对其霸权主义政策和“单边主义”构成威胁;担心会损害美元在世界货币中的主导地位,影响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等。(4分)

(3)原因:历史上,东亚各国之间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尚未解决,还有领土和领海纠纷;经济上,中、日、韩等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距;政治上,政治体制存在一定差异;文化上,一些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也不可忽视;国际上,不同力量的牵制和干预。(8分)

14.(基础再现、高度提升、能力综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使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这个问题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三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的首要口号是呼吁抵御西方文化和西方政治经济秩序的渗透,在他们看来,西方乃至整个不信伊斯兰教的外部世界,无不图谋以异己的文化、价值观念体系和生活方式来征服和俘虏穆斯林,继而剥夺其所有的权利。——刘金源《全球化进程中的反全球化运动》

材料四 全球招工大厅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劳工买方市场。它使美国的挣工资者与全世界成百万的工人直接竞争生产工作职位。

——胡成国《全球化中的美国对外经济战略》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推动全球化的媒介。(6分)

(2)在反对全球化的问题上,材料三与材料四的视角各是什么?两则材料各自的出发点是什么?(8分)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8分) 第十一单元 第25讲

[答案]

(1)媒介:国际贸易、传教、殖民扩张、黑奴贸易、倾销商品、资本输出。(6分)

(2)视角:材料三着眼于宗教文化(文化角度),材料四着眼于社会就业(经济角度)。(4分)

出发点:材料三维护自身文化和宗教传统(抵制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侵蚀、支配),材料四保护民族经济(保护本国就业岗位)。(4分)

(3)利: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有效利用和配置世界各地的资源,提高了生产率;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4分)

弊:加大了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加剧了世界经济的投机性和风险性;掠夺性开采破坏了发展中国家的自然环境,引发了全球性生态危机;发达国家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4分)

最新2024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