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核心考点:古代的商业发展和经济政策

 来源:    要点:古代的商业发展和经济政策  
编辑点评: 本文是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的整理,本文章是古代的商业发展和经济政策的专题复习,在文中为大家罗列了考试重点难点,易错点及有详细解析的习题练习。欢迎大家参阅~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

知识诠释 思维发散

一、古代商业的发展

1.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商朝: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2)春秋战国:商业繁荣,①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3)秦汉:统治者推行②重农抑商政策,一直至隋唐,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

(4)隋唐:除都市商业外,③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④飞钱相继问世。

(5)宋元:两宋时期,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世界上最早纸币“⑤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元朝时,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6)明清:城镇商业繁荣,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实力最强的是“⑥徽商”和“晋商”。

2.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宋朝以前,县治以上城市在特定位置设市,用于商业活动。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按时开市、闭市。

(2)宋朝时,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城郊和乡村“⑦草市”更加普遍。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是四大商业名镇。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3)长安、洛阳、开封、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4)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扬州、成都也成为繁荣大都会,出现“扬一益二”之说。

3.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概况:A.西汉:开通陆地和海上两条⑧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B.唐朝:广州成为重要外贸港口,政府设⑨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C.两宋: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⑩非洲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D.元朝:泉州成为重要外贸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E.明清: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渐趋萎缩,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2)特点:官方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一种朝贡贸易,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效益。

【易错扫描】

(1)“柜坊”的职能不是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所,而是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2)明朝时期白银的普遍流通并没有促进对外贸易的繁荣,这是因为明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温馨提示】

(1)唐都长安城内“市”“坊”分离,对商业活动实行严格的空间限制,即商业区和住宅区都被限定在固定的位置。北宋东京“坊”“市”界限被打破,允许沿街开设店铺;城内很多地方都有沿街的集市、夜市。

(2)唐都长安城有“宵禁”制度,北宋时营业时间不受限制,大街小巷白天黑夜都可以进行商业活动。

二、古代的经济政策

1.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夏、商、西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的“井田制”。A.通过分封诸侯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B.由庶民和奴隶劳作,遭受剥削和奴役。

(3)春秋时期:私田大量开垦,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井田制受到破坏;公元前594年,鲁国和其他诸侯国相继进行税制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4)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自此,封建土地所有制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2.“重农抑商”

(1)商周时期:国家曾支持商业的发展。后来,出现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

(2)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此后的封建统治者大多继承这一政策,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3)西汉初年:为了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包括: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

(4)明清时期: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

3.“海禁”与“闭关锁国”

(1)表现:A.明初,东南沿海倭患猖獗,为防止海上敌对势力勾结倭寇,明太祖实行“海禁”。B.清初,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又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片帆下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明清统治者虽曾开放海禁,但基本上实行闭关政策。

(2)影响: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易错扫描】

(1)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不是“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而是衰落的封建专制制度的影响。“闭关锁国”与“重农抑商”政策都是封建制度的衍生物。

(2)闭关锁国不是绝对禁止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清朝时的广州十三行就是例证。

【思维拓展】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的反抗是重要原因。

基础达标:

1.《旧唐书》:“(唐朝)长安(年号)中,(苏环)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江、淮之间,广陵(扬州)大镇,富甲天下。”材料没有反映出信息是扬州( )

A.地处交通要道

B.出产精美工艺品

C.是繁华的都市

D.市场受官府控制

[解析] 由“扬州地当冲要”可排除A项;由“广陵(扬州)大镇,富甲天下”可排除C项;由“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可排除B项;D项材料没有反映,故答案选D项。

[答案] D

2.“制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这一现象,最能说明明清时期的江南手工业( )

A.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B.地区、行业间的社会分工发展

C.织造技术领先全国其他地区

D.产品商品化程度比较高

[解析] 题干材料主要说明明清时期出现了经济区域化。此题易错选D项,但是材料没有反映产品商品化问题。

[答案] B

3.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职业结构表,这里的“某地区”最有可能是( )

职业             自耕农和地主         佃农        工场工人数            商人

占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

[解析] 根据对“居民职业结构表”的分析,“工场工人”的人口比例较大,占30%,说明居民中已经出现了相当的工场主和工场工人,这种现象最早开始于明代中后期的江南苏杭地区。

[答案] D

核心突围 技能聚合

一、从中国古代商业的兴起和发展来看,制约商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具有哪些特点?

1.制约商业发展的因素:社会政治局面是否稳定,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程度,政府的决策和政策,内外交通是否便利。

2.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1)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繁荣的前提。反过来,商业的进步,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2)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发展历程艰难而曲折。中国古代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息息相关。(3)商业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官府的控制,特别是海外贸易基本上由官府垄断,实行“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的贡赐贸易。(4)发展呈现不平衡性,各个时期、不同地域发展都不平衡。(5)商业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不占主导地位。

史料链接:

材料一 明中后期有人作《醒世词》描绘世态人情:“世间人睁眼观见,论英雄钱是好汉。有了他诸般称意,没有他寸步也难。人为铜钱,游遍世间。求人一文,跟后擦前。”

材料二 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之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

——《林居漫录》

材料三 明中后期上海人陆楫反对“财节则民可与富”的禁奢主张,认为“吴越之易为生者,其大要在俗奢、市易之利,使其相率而为俭,则逐末者归农矣”。

——《蒹葭堂杂著摘抄》

材料四 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掌握国家命脉)也。

——王夫之《黄书》

学习探究:

以上四则材料从不同的视角反映了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影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明代社会充满了拜金、重商及倡奢等风气与观念,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等经济现象密切相关;材料中的富商随着经济实力的壮大,社会地位提高,对经济的作用日益加强,既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又助长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倾向。

【知能拓展】

在中国古代商业活动中,商帮在商业往来中起了很大作用,有效地整合了商业资源。其内部共同分享资源,在竞争中获取优势,商帮的贸易活动对当时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近代对外贸易的兴起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商帮也容易形成对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垄断局面,这又不利于商业的整体发展。这种看法是客观的,它既看到了商帮在古代商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又看到了其局限性。

最新2024古代的商业发展和经济政策信息由沪江高考资源网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